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研究成果
土地整体市场逐渐回暖,各级城市将继续分化
2015-01-08 克而瑞研究中心
[提要]2014年土地市场先热后冷,到年底又出现部分城市回暖,可谓跌宕起伏。年初土地市场延续2013年的火热成交态势,各地政府加快推地速度,优质地块不断上市,为已经高温的土地市场再加了一把火。

    2014年土地市场先热后冷,到年底又出现部分城市回暖,可谓跌宕起伏。年初土地市场延续2013年的火热成交态势,各地政府加快推地速度,优质地块不断上市,为已经高温的土地市场再加了一把火。一季度末,自杭州爆发的楼盘降价风潮开始蔓延,房企销售不理想,拿地意愿不强烈,各地方政府也减缓了推地速度,土地市场也逐渐降温。进入四季度,随着限购放松、限贷放松、央行降息等一系列的利好政策推动,加上政府年底集中推地以及企业在一二线城市的补仓需求强烈,部分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回暖,地王频现。总体来看,整体市场的不景气导致土地市场成交规模大幅萎缩,但是土地的稀缺性使然,土地价格依然保持上升趋势,呈现量跌价升整体走势。

    一、政策:四类政策主导市场,集约用地是主旋律

    根据土地政策的核心内容,今年的土地政策大体可归为四大类(详见附表),第一类强调集约节约用地,盘活土地。随着城市开发的深化,不少城市面临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特别是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及重点二线城市,因而集约化用地以及盘活存量土地成为2014年土地政策的基调。国土资源部先于6月6日发布了我国首部专门就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进行规范和引导的部门规章——《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随后又于9月25日出台《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意见》在继续强调集约节约用地、盘活存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战略。推进集约用地不可能一蹴而就,是长期调整的一个过程,短期对市场供应影响有限。在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之后,各城市也开始响应,上海、广州、杭州、佛山及厦门等地也就集约用地、盘活土地存量出台了极具地方特色的相关政策,但是目前总体来看,都还处于政策出台阶段,实际实施及相应效果还有待落实。

    第二类,土改新突破,农地流转意见出台。2014年11月20日,作为土改中一直备受关注的农地流转相关政策——《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出台。《意见》主要明确以下几点: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确权、颁证工作正式启动,并要求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以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我们认为虽然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短期影响甚微,但是其有利于解放农村人口,长期则相对利好,尤其是对于一些产业地产。

    第三类,多地上调基准地价。今年下半年,济南、北京和青岛等地先后发文调整基准地价,不同属性、不同等级土地均有不同程度上调。虽然土地成交价格是由市场决定,最终成交地价也并非基准地价,但基准地价的上调仍可能推动企业拿地成本的继续扩大。如果土地成本无法得到很好的控制,房价下行也就成为空中楼阁。

    第四类,肃清土地市场违规操作。为了确保土地市场的有序运转,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同时《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也严禁以土地换项目、先征后返、补贴、奖励等形式变相减免土地出让价款的行为。目前土地市场透明度不够,暗箱操作、“私人定制”等现象还是时有发生,而为了保证土地市场的健康长远发展,肃清土地市场违规操作的规范类政策必不可少。当然,政策本身都是好的,但如果无法落地执行,一切也都是空谈。

    二、成交:整体市场成交量下滑,价格结构性上涨

    2014年 土地市场整体表现低迷,成交规模大幅缩水。今年我们监测的100个城市经营性用地成交建筑面积5562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4%;其中含住宅用地成交建筑面积4239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0%。具体到城市来看,超8成城市经营性用地成交金额出现下滑,土地成交金额超千亿的城市从去年的4个下降至2个,仅余北京和上海。

    从市场变化来看,土地市场自1月到一个高峰之后,成交总量持续走低。年初土地市场延续之前火热的成交态势,竞争激烈地王频出。但是随着整体市场进入谨慎观望态势,土地市场也逐渐降温,企业拿地态度愈发谨慎。一季度经营性用地成交建筑面积19754万平方米,同比减少12%。二季度以来在政府推地减少、以及企业拿地积极性不高的推动下,土地市场成交规模持续大幅缩减。进入四季度,随着限购放松、限贷放松、央行降息等一系列的利好政策推动,加上政府年底集中推地以及企业在一二线城市的补仓需求强烈,部分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回暖。

    尽管今年土地成交规模呈逐渐下滑态势,土地价格却仍然坚挺,甚至在四季度出现大幅攀升。土地出让收入是地方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从根本上形成土地价格易涨难跌的走势,尤其是一线以及重点二线城市,在今年房价下行的市场背景下,下半年多地还调高了基准地价,如北京、青岛、济南等。基准地价的上调虽不能直接决定土地成交价格,但是作为土地起始价格的参考,势必会推动土地价格的上涨。此外,房价下行、地价坚挺的共同作用下,企业拿地热情冷却,对此政府为了保证土地出让效率,推出更多核心地区优质地块,引发企业的竞争,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土地市场量跌价涨的走势。

    另一方面土地成交结构的变化也是造成年末土地价格明显上涨的主要原因,三、四季度一线城市土地成交环比持续增长,占整体成交的比例也从二季度的6.3%逐步增加至四季度的9.3%。一线城市成交占比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政策的利好使得一线城市以及部分二线城市四季度出现回暖,加上企业在一二线城市的补仓需求强烈,导致一线以及部分二线城市土地市场年底形成一波小高潮。此外,三四线城市中房价较高的城市,年底也迎来一波成交高峰,使得三四线城市的整体价格也有明显上升。

    从各能级城市成交规模表现来看,各级城市成交量全面大幅下跌,但是价格分化愈加明显。受整体市场的影响,各级城市土地市场成交规模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但是从各能级市场来看,在房企纷纷转战一二线城市的影响下,三四线城市的土地市场去年已经走冷,而随着市场走势的持续恶化,市场低迷逐渐蔓延到部分二线城市,导致二线城市之间也出现不同分化,一线城市相对而言所受影响最小。随后在限购放松、限贷放松、央行降息等一系列政策的利好下,一线以及重点二线城市率先走出低谷出现回暖。一线城市全年土地成交规模同比减少28%,降幅较二线以及三四线城市明显较低。

    从各能级城市成交价格表现来看,城市分化愈发显著。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尤其是住宅用地市场,对房企而言,始终是兵家必争之地。2014年一线城市平均楼板价过万元,继深圳土地价格破万之后,北京今年的土地成交平均价格也同比大幅上涨33%至12970元/平方米,一线城市平均土地价格大幅增长36%。二线和三四线城市的平均楼板价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增幅明显不及一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二线城市之间的分化越加明显,厦门、郑州、青岛、天津等地的经营性用地成交平均价格涨幅超过35%,而兰州、西宁、南京、大连、长沙等地经营性用地成交平均价格降幅均超过15%。此外,三四线城市今年经营性用地的成交均价为1484元/平方米,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22%,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推出更多优质地块,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企业战略选择导致的,企业在三四线城市的发展不再是遍地开花,而是选择更加具有潜力的核心区域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