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趋势 |
[编者按] 各国经济增长与发展历程表明,经济波动是经济增长过程的伴生现象。与宏观经济运行过程的周期波动一样,房地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客观存在着周期波动现象,而股票市场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宏观的经济大环境中发展,也存在周期波动的特征。分析楼市和股市周期波动,有助于我们发现并总结房地产市场和股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并依此对其未来走势进行较为科学的预测。2007年的中国股市异常火爆,楼市价格一浪接一浪被推高,而进入2008年以来中国股市和楼市却出现双降温现象,2008年的楼市和股市究竟将呈现怎么样的发展态势值得大家期待。 周期综合观察及规律发现 通过对国内外楼市和股市周期大量资料的分析不难看出,楼市周期主要有经济决定型、地价带动型和政策引导型三种,分别以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为代表,股市周期主要有经济决定型和政策引导型两种,主要以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为代表。本刊以下分别对这些楼市和股市周期类型作相应的总结介绍和对比分析,以期找寻出楼市和股市发展的规律。 (一)楼市周期观察 1.经济决定型——美国 美国房地产周期波动幅度较小,大体上呈现大周期伴随小周期的模式。1925年到2006年美国房地产大致经历了5个周期,大周期波长一般在18年左右,中间伴随5年左右的小周期,而且周期波动都与宏观经济的波动关系密切。 1920年,美国爆发了一战后的首次经济危机。危机过后,美国经济迅速增长,创造了资本主义经济史上的奇迹,也创造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房地产泡沫;1929~1933年的大萧条随之而来,房地产泡沫也就应声而破灭;1933年“罗斯福新政”出台,1934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并于1938~1945年,在二战的推动下,美国迎来了历史上最强劲、最快速的经济增长,与此同时房地产也达到了繁荣的高峰;20世纪70年代初的世界石油危机,使美国经济在1974~1975年严重衰退,GDP增长率由1973年的6%下降到1974年的-0.5%,70年代末的“两伊战争”又一次使得油价飞涨,西方世界出现了1979~1982年长达3年的特大经济危机,与此相对应,美国房地产市场在1982年跌至谷底;1982年,里根政府出台一系列新政,使得美国经济从1983年开始复苏,一直持续到1989年,房地产业也进入了一个较快发展时期;1990年,美同经济开始衰退,房地产业发展也进入低谷;1993年,克林顿上台并开始新政,美国经济进入增长的蜜月期,直至2001年出现下降,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美国的房屋价格指数从208.75上涨到了385.95,涨幅高达84.89%;从2006年开始,美国经济进入一个慢速发展轨道,而房地产市场开始显露衰退迹象,销售量、预定量和贷款额都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美国房地产业的繁荣与衰退均与其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关。 2.地价带动型——日本 从1956年至2005年,日本的房地产大约经历了4个周期。纵观日本楼市周期波动,我们可以用地价的变动情况来考察。 1956~1961年,伴随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持续高速增长,特别是重型、大型产业高速发展,导致对工业用地的需求剧增,地价上升,由此推动日本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并于1961年房地产业达到繁荣期,房价达到顶点,随后1961~1966年,工业用地需求量的减少,地价相应下降,房地产业的发展速度开始变慢,房价出现下滑;1966~1976年,日本房地产开发以住宅开发为重点,住宅地价的涨幅超过平均地价涨幅,住宅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1976~1986年,由于战后出生者进入购房期,住宅需求大增,导致住宅用地价格涨幅大大超过商业等其他用地,并促使房地产开发商不断投资建设高层公寓,扩大房地产供给,日本房地产业进入相对平稳的增长期,并于1981年达到周期顶点;1986~1990年,日本地价一涨再涨,广大居民纷纷投入高收益的房地产市场,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飙升,1990年,日本房地产迎来了疯狂的巅峰,并导致了严重的泡沫;1990年,房地产泡沫破灭,土地价格连续下降,到2004年,日本全国地价平均下降率达到3.4%,比2003年同期跌幅下降1.7%,保持连续13年的下降,与此同时,房价也一落千丈;2005年,日本土地平均价格14年来首次上扬,涨幅为0.9%,房地产业也有望走出这一轮漫长的萧条期,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由此可见,地价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房地产周期的波动。 3.政策引导型——台湾 1970年之前,台湾的住宅价格极为稳定,但1970年后出现较大变动。到目前为止,大致可分为四个周期,而其楼市周期波动与政策相伴相生的特点明显。 1970~1973年,台湾经济增长强劲,但随后的世界石油危机使台湾物价飞涨,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民众纷纷投资最具保值功能的房地产,使得短短两年内房价涨幅将近一倍半。1973年房价大幅上升引起台湾当局的干预,陆续推出取消建筑融资、建材限价方案等打压措施,房价涨幅由高峰跌人谷底;1977年,台湾房价开始上涨,1980年同比涨幅达到64.7%,在这种情形下,台湾当局积极地进行市场干预,在政策打压下,1981~1983年台湾房价连续3年出现负增长;1984~1986年台湾房价保持了3年平稳,但从1987年开始又快速上扬。这一周期上涨的主导因素来自外部。针对当时飞涨的房价,台湾当局继续出台金融紧缩措施:1989年开始对房地产公司及投资公司的贷款采取紧缩政策,大幅降低了房地产炒作风气。受其影响,1990年房价下跌6.2%;1991~2000年台湾年均房价上涨率为2.01%,远低于银行按揭贷款利率,1996年增长率几乎跌到历史最低水平。2001年以来,台湾当局积极干预房地产市场,加大低利优惠房屋贷款额度,实施土地增值税减半,开放大陆与外商投资台湾房地产。在政策的影响下,2002年台湾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实现1996年以来的首次正增长,萧条10余年的台湾房地产市场出现回升迹象,并从2003年第三季度开始连续走高,涨幅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由此可见,宏观政策的适时调整引导着台湾地区房地产周期流动。 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直倾向于用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失灵,防止房地产业发展过热,因此,我国楼市周期的波动类似于台湾地区,呈现典型的政策性,从1984年的住房制度的改革,到1993的中央开始对房地产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再到2003年以来,因局部地区投资过热开始的宏观调控政策,房地产周期波动都烙上了“政策”的标签。 (二)股市周期观察 1.经济决定型——美国 1949~2000年的52年中,美国共发生了l0次经济衰退,美国股市相应地发生了10次以上大的波动。而且股市的波动一般滞后于经济波动3~5个月。 从1949至l961年的l3年中,美国经济发生了4次衰退。在此期间,经济高峰分别出现在l948年7月、1953年2月、1957年2月和1960年2月,波谷分别出现在1949年l0月、1954年5月、1958年4月、l961年2月。而股市高峰分别出现在1948年6月、1953年1月、1956年7月和1959年7月,股市谷底分别在1949年6月、1953年9月、1957年l2月、l960年l0月。股市波动与经济波动呈同向运动;l961年3月至1969年l2月,美国经济运行比较平稳,股市表现出温和的慢牛态势。在此期间,1969年3月出现了1次经济高峰,股市也于1968年l0月出现了一次高峰;1970年至l982年,美国经济出现了滞胀局面,在这l3年中,发生了4次衰退,波谷分别出现在1970年11月、1975年3月、1980年7月、1982年l1月,在此期间也出现过经济高峰,分别出现在1973年3月、1980年1月、1981年7月。而股市谷底分别出现在1970年6月、l974年10月、1980年3月、l982年8月,股市高峰分别出现在1973年1月、1979年l0月、1981年2月;l982年l2月至1990年7月,美国出现了长达92个月的繁荣,股市也是持续走牛;l991年以后,美国经济走向了快车道,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之并存的便是股票市场价格指数曲线的迅猛上升;自2000年第三季度以来,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急剧下降,而股市也开始低迷。宏观经济状况的波动直接影响着美国股市的周期波动。 2.政策引导型——台湾 近年来的台湾股市波动与当局可以通过政策性手段影响股市关系较大。1998年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台湾股市受冲击很大,股指持续下挫,台湾当局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保持汇率相对稳定等措施,股价指数接连上涨;2003年,台湾股市一直保持在低位运行,台当局便放宽外资进入台股的限制,提前两年正式宣布废除QFII制度,外资无论是专业投资机构还是自然人均可直接进入台股,此举在两年间使台湾多吸引200~400亿美元的外资注入,股价指数应声而涨。而且为保证股票市场的稳定,台湾当局加强了“政府基金”在股市中的运作。“国安基金”及“四大政府基金”(邮政储金、劳保基金、劳退基金、公务人员退休抚恤基金)是台当局直接干预台股的主要筹码。 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18年的中国股市,与发达国家的成熟股市相比,依然摘不掉初期市场的帽子。中国股市周期运动类似于台湾,具有明显的政策市特征。 (三)规律发现 通过分析国内外楼市和股市周期波动,我们发现以下规律:①房地产周期波动主要受宏观经济、政策、土地价格、国际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股市周期主要受经济、政策两方面影响,国际环境、市场和心理等因素影响也较大。②房地产业的运行大体分为扩张期和收缩期两大阶段,具体细分为复苏增长阶段、繁荣阶段、衰退阶段和萧条阶段;而一个股市周期大致经历牛市阶段──高位盘整市阶段──熊市阶段──低位牛皮市阶段等四个阶段。③楼市与股市——大多时候存在“跷跷板”效应,即股市涨时楼市跌,楼市牛时股市熊。但在特殊历史时期,股市和楼市也会同进退,比如1929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时两市皆崩;再如1985年之后,日本股市和楼市的资产价格同步飙升。就2007年的我国股市和楼市而言,也出现同步繁荣的迹象,这表明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发展的良好时期。 大趋势 2007年的中国股市异常火爆,再加上楼市价格一浪接一浪被推高,使得更多投资者对未来楼市和股市这两大投资热点充满信心。但是,2008年1~2月,中国股市和楼市均出现降温现象。2008年,究竟要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策略呢?做为理性投资者,在认清我国宏观经济及政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依据两者的周期波动规律,准确把握其未来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一)宏观经济大趋势 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根据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来分析,2008年的我国宏观经济将会呈现以下趋势: 1.GDP增长速度——10.2%左右 2007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增长率达11.4%。2008年,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环境良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十分强劲,本轮经济周期还处于上行阶段,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另一方面,由于面对国际国内资源品价格起伏不定以及长期结构性矛盾等不利因素,在防范全局通货膨胀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回落。预计本年度增长大致在10.2%左右。我国经济的平衡快速发展,将为楼市和股市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经济基础。 2.人民币——升值 200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显示出了强劲的升势。2007年1月15日,美元对人民币突破了7.79关口,达到7.7895;11月16日,美元对人民币达到7.4336。2008年2月28日,美元对人民币达到7.1058。依此趋势,2008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还将持续走低。第一是由于美国经济引擎明显减速,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增强;第二是由于贸易顺差的增大,中国外汇储备将持续增加并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第三由于抑制通货膨胀和维护金融稳定的需要。预计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将升值8~10%左右。人民币升值,将有大量的外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市场,股市和房地产等市场由于流通性较好将成为这些资金集中的场所,最终导致股市上涨,房地产价格上扬。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有望对中国证券市场产生向上的推动作用。 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 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较去年同期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由于国际有色金属和原油价格仍有可能小幅上涨,食品价格存在上涨压力,单位产出的劳动力成本有所上升,灾后重建以及通胀预期强烈等因素的综合影响,2008年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同比上涨8.7%,创11年新高。因此,2008年,我国CPI指数仍将呈现上涨趋势。持续攀升的CPI将令加息预期升温,并最终影响楼市和股市。 (二)宏观政策大趋势 1.利率——上调 2007年12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2007年以来的第六次加息。虽然到目前为止,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还没有进行加息,但由于我国的经济仍将保持着高速增长,且CPI的涨幅也居高不下,2008年继续加息的可能性较大,国家希望通过加息等金融手段来控制资金流动性过剩,稳定通货膨胀。加息在调控宏观经济的同时对楼市和股市将产生较大影响。利率上调意味着融资成本增加,开发商的贷款负担会加重。对于购房人而言,加息意味着月供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大,但持续加息的信号对楼市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影响较大;而利率上调有利于股市的长期发展,虽然短期内可能会对沪深股市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存款准备金——上调 2007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年内第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此存款准备金率已达14.5%。2008年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年内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5.5%,继续创出历史新高。此举意在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2008年,存款准备金率有可能继续上调,下一步货币政策还将继续通过小幅加息和加快汇率升值步伐等手段进一步紧缩。 3.利息税——下调 2007年8月15日,国务院决定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20%调减为5%。在通胀压力有可能继续逐步释放的形势下,下调利息税相当于在存款利率不变情况下大幅提升存款税后利率,因此预计2008年可实现利息税率大幅下降至5%以下。调低利息税率,对货币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可以减小央行提升名义利率的幅度,而名义利率提升幅度的减小,则会降低对资本及债券市场产生的负面影响。利息税的下调,相当于增加人们储蓄实际的利息收入,并适当影响人们投资楼市和股市的投资热情。 (三)楼市发展大趋势 结合周期理论推断得出,中国楼市目前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宏观经济持续增长阶段,根据炒家活跃的特征,当前大体处于周期波动的第二阶段,即繁荣阶段的前期。从长期来看,由于中国房地产目前处于城市化跳跃发展时期,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会表现出长期上升的趋势。目前的紧缩政策只是长期上涨阶段中的一个短期调整。2008年的楼市将会呈现以下一些趋势: 1.房地产政策继续以落实为主,新一轮调控即将推出 从2006年5月“国六条”出台之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在调整户型结构方面,出台了“90m2、70%”政策;在遏制炒房方面,出台了加息、禁止外资购房、二手房强征个税等一系列政策;在遏制高房价方面,出台了“竞房价、竞地价”的“双竞”政策;在土地供应方面,要求继续严把土地闸门,并将建设用地使用费标准提高了两倍;2007年以来,国家先后6次加息、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陆续出台土地增值税清理、物权法、外商投资规范、国24号文件等等,国家的宏观政策已经涉及到房地产行业的各个阶段,政策已经相当全面。然而,2007年全国70个大城市房地产市场价格仍然保持较快上涨,虽然2008年以来,全国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一些下降现象,但是从全国来看,房价大体是保持上涨趋势的。如何有效落实政策是2008年新一轮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 2.物业税——空转实 自2006年初开始,物业税已经在北京、辽宁、江苏、深圳、宁夏、重庆、河南、安徽、福建、大连这10个省市进行房地产模拟评税试点,但是由于物业税开征争议较大,所牵涉的工作和部门较多,物业税一直没有得到推行。面对一浪接一浪推高的房价,2008年,虽然物业税开征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将有部分试点城市进行“实转”,即进行征收试点,为未来我国开征物业税做好准备。由于“物业税”直指房地产的保有环节,如果我国开始征收物业税,并最终形成公开公正的物业税体系,房价增长过快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而成效的关键在于税收的开征方法、税率和征收范围。 3.“地根”、“银根”——收紧 房地产市场在近几年的火热,引得许多投资客纷纷将资金投向了房地产,正是因为房地产资金过多,房价是很难降下来的。为了控制房价过快上涨,抑制房地产投资过热就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地根”、“银根”使房地产行业内的“洗牌”加剧,房地产企业加速进入整合时代。“地根”的紧缩将导致开发商取得土地的成本居高难下,企业并购作为一举多得的战略,能使有实力的企业更有效地获得更多的土地储备。伴随着“银根”的日益收紧,部分房地产企业正面临着资金链紧张或者断裂的危机,利用合作开发或项目转让套现,以寻找新的融资方式。“地根”、“银根”紧缩这一信号的持续释放,使市场的流动性减弱,在一定程度上对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冲动产生影响。 4.中西部地区将进入房地产快速发展轨道 “十五”期间,长三角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珠三角、环渤海区域房地产市场稳步增长,而东北部及中西部城市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随着上海社保案的查处对违规资金的威慑作用,预计2008年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区域房地产市场将处于调控的阴影下,房地产市场将在继续调控中趋于稳定。2008年,珠三角地区由于房地产供不应求的情况在短期内不会出现明显改变,虽然2008年前两个月的房地产市场有所降温,但预计房地产市场热度依旧。继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开发之后,预计2008年,环渤海经济区的天津等其他城市将进入一轮快速发展期。此外,目前的中西部地区尚处于房地产市场启动或快速发展的时期,该地区受本轮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小,预计2008年中西部地区将迎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热潮。 5.中小户型、中低价位逐渐趋热 2006年,“国六条”中提出“90平方米以下户型占到70%”这一政策给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房地产市场定下了基调。从以前的中大户型占据主流到中小户型将成为楼市主流,供应结构正朝着有利于中低收入家庭的方向逐步改善,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新政对户型面积规定的宏观调控效果会在2008年得到充分体现,大量更适应购房者需求和购买力的产品投人市场后,因为房价走高,总价因素促使主力购房客户选择中小户型产品,会激发起相当一部分首次置业者的购房热情,甚至使一些潜在的需求也转化为现实需求。但是,中小户型的集中放量会使此种产品的市场供应量大增,中小户型项目各楼盘的销售速度将会呈现出一定的减缓趋势,竞争会趋于白热化。 6.别墅——趋热 2006年5月30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当前进一步从严土地管理的紧急通知》,并出台措施严查尚在违规批出的别墅用地。2007年国家继续停止别墅等低密度住宅建设用地的供应,从市场供应来看,别墅放量明显减少,市场需求却逐步旺盛。2007年1~8月,北京市别墅市场供求差距进一步扩大至1.96的销供比,成交均价同比涨幅明显。而2008年以来,北京楼市在售的别墅项目有60个左右,而去年同期市场在售别墅项目为95个,在售项目数量大为缩水,而供需缺口的增大使别墅售价一路看涨,目前北京别墅市场均价为22181元/平方米。随着别墅放量继续减少,别墅产品升值空间大,由此可见别墅投资价值明显。 7.海外基金投资逐渐趋多 中国整体经济良好的运行趋势和投资机会促使海外基金在我国房地产项目中的投资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尽管2006年7月的一道“限外令”及2007年的“商资函[2007]50号文件”对短期“海外热钱”炒房行为有所遏制,但一些著名的大型国际投资机构并未停止进人中国市场的步伐,仍不断地通过收购、合作的各种方式更深入地进入国内房地产开发及运营业务。海外基金继续看好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的高端住宅,尤其是别墅市场。同时不少海外资本也开始采取稳健的投资策略,投资优质的商业地产。除此之外,从2008年开始的未来数年内,海外基金在中国的投资项目将会逐渐从一线城市扩展到二线甚至三线城市。 8.需求旺盛,价格将保持上涨 2007年长沙房价上涨较快,但相对于全国其他大中城市,长沙市房价较低,为长沙市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上涨预留了空间,长沙市房地产市场需求市场将保持旺盛势态。建设成本上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长沙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等这些导致房价持续上涨的基本面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虽然2008年前几个月房地产价格略有下降,但在长沙市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两型社会”建设以及其它相关因素的合力下,全年房地产价格保持上涨将是必然。 (四)股市发展大趋势 2008年的中国股市将呈现以下趋势: 1.股指期货推出 2007年以来,期货市场制度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继国务院于3月16日颁布《期货交易管理条例》后,中国证监会于4月份先后出台了《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公司管理办法》、《期货公司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试行办法》、《证券公司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试行办法》及《期货公司风险监管指标管理试行办法》等一系列配套规章。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则的制订工作已基本完成。股指期货的推出,将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它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我国股票市场因缺乏做空机制而容易陷入单边市的制度性缺陷,使得股票市场定价机制向更加完善的方向迈出一大步。 2.创业板启动 创业板市场也即人们通常所称的二板市场,即股票第二交易市场。筹备了8年的创业板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准备得非常好,2008年将推出。创业板推出有利于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创业板的推出可解决高新企业规模小、融资难等问题,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以带动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也将催熟风险投资机制,放宽高新企业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A股市场中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使广大投资者有更多的选择对象。 3.股市继续扩容 股市扩容主要表现为存量扩容和增量扩容。存量扩容,是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特殊表现,因股改批次的差异,故该扩容将对中国股市产生分期分批的冲击。增量扩容即为扩大股市盘子,在我国,增量扩容表现为IPO大门的重新开启、红筹股回归A股、企业整体上市等。股市扩容虽对股市短期供求产生一定的冲击,加剧了股市的短期波动,但其良好初衷却增加了投资者的信心,特别是在众多新股民的参与和推动下,股市扩容消息出台过程中,股市总是伴随成交量急剧放大,股指收出十字星,甚至大涨行情。从长远来看,扩容能做大市场,也有利于证券市场功能的实现和 完善。 4.主板市场回归A市 H股回归提速,成为今年以来IPO最大的特点之一。中国建设银行首次公开发行不超过90亿股A股的申请于2007年9月7日获得中国证监会审核通过。而短短一个月,建设银行、中海油服、中国神华三只央企新股接连发行,按发行价将筹资约1500多亿元。2007年11月5日,我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中国石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敲响上市锣。众多超级大盘股的回归,再度说明股权分置以后,A股的承载能力明显加强。而且,2008年将有更多H股回归A股市场。H股的持续回归表明在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后,中国政府已决心将证券市场打造成真正能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板市场”。 5.股市将实现全流通 我国股市成立时制度上比较特殊,一家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中有很大一部分不能流通,从2004年开始股市“全流通”话题一直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2007年,出现多达443家次的大非解禁,涉及股份合计达174.05亿股,种种迹象表明,随着大、小非的继续解禁,我国实现股市“全流通”的条件越来越成熟,并有望在2008年得到解决。在全流通的市场中,如果股价过高,超过了实际价值,大股东就可能选择部分套现;如果股价过低,就可能逢低吸纳,增强控股地位。因此,全流通对股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6.A、B股市场合并 2006年1月4日,商务部、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允许外国投资者对已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和股改后新上市公司,通过具有一定规模的中长期战略性并购投资,取得该公司A股股份。在此种情形下,B股市场的境地非常窘迫,并失去存在的必要,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与A股合并,而这两年来,与“全流通”一样,关于A、B股市场合并的话题也一直很热,根据目前我国股市发展情况来看,特别是当股市实现“全流通”后,A、B股市场将有望迅速实现合并。A、B股的合并将实现“多赢”局面,并真正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全面规范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7.资金面趋紧 2008年股票市场资金面趋紧,一方面由于IPO存在稳定收益,吸引了大量二级市场资金,另一方面“小非”流通、IPO和增发使供给大量增加,市场资金面遭遇双向挤压。如果这种挤压持续下去,不仅会使本次恢复性行情过后的阶级性调整周期变长,还可能影响到牛市第二阶段的正常上涨行情,正常上涨期甚至可能演变成牛皮市,或推迟到来,或加长时间周期,并压缩其后的资金推动行情,使市场进入微利时期。 [结论] 投资,无论是投资股市还是楼市都是存在风险的,它受到国家政策、世界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因此投资者,只有从各方面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投资市场和国家相关政策,结合业内人士的专业建议,不盲从才能在投资领域大显身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