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3 2017长沙土地市场


  TOPIC3 2017长沙土地市场


  Part 1     2017长沙土地供应


  全市供应情况


  自2014年达到历史高点以来,近五年里,长沙市土地供应量整体呈下行趋势。在经历了2015年供应量“跳水式”下滑之后,土地供应一直在低位徘徊,2017年全市供应面积为1640万平米,与2016年基本持平(见图3-1)。


  近五年以来,工业土地供应一直是主体,每年的占比大约在50-60%之间。例如,2016年全市供应土地399宗,工业土地225宗,占总量的56%;虽然2017年的全市土地供应总数有所减少,但是工业土地仍占总量的51%;


  此外,纯住宅土地供应宗数也较为固定,每年占比维持在5-6%。


  而商住土地供应宗数的变动幅度较大。以近两年为例,在2017年供应总量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它的占比由2016年的20%,增加到了2017年的29%。


  全市供应结构


  虽然长沙市2016年和2017年的总体供应基本持平,但不同类型的土地各有增减。住宅土地、商住土地、其他土地分别同比增长了43%、70%、67%;而商业土地和工业土地则分别同比减少了63%、16%(见图3-2)。


  2017年,住宅土地和其他类型的土地(以加油加气站及医疗卫生用地的为主),都在低位略有增长。特别时候后者的增长,反映出城市基础建设在提速。


  工业土地的供应虽然下降了16%,但其仍占总量的50%以上,可见全市的土地供应仍以工业为主。其次是商住类型土地。而商业土地则出现了大幅的下滑,降幅达63%。 


  值得一提的是,浏阳、宁乡、长沙县三个地区是工业土地供应的主要来源。2017年这三个县市的供应结构发生“工业土地供应减少,而商住土地增加”的调整,因此使得全市的供应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近两年里,商业土地起始楼面价波动最小,同比仅增长了9%;工业土地虽然同比增达20%,但是其整体价位低;由于其他土地中,大部分都是加油加气站、医院等政府主导的城市基础建设用地,因此起始楼面价是最为固定的(见图3-3)。


  相比上述三类土地,商住土地和住宅土地的起始楼面价波动大,增、减幅度分别达到了51和17%。其中住宅土地的下滑,主要是受到了“限房价、竞地价”土地的影响。这类土地采取的是“熔断+摇号”土拍机制,限定了土地的房价和地价,从而压低了住宅土地的起始楼面价。


  2017年工业土地供应面积总计846万平米,占总量的51%;其次是商住土地总计499万平米,占比30%。商住土地占比的上升,与政府推出“限房价、竞地价”有一定关系。因为下半年推出的纯住宅用地,基本都被被划为了“限房价、竞地价”,利润有限,因此开发商更加的看重商住类用地(见图3-4)。


  在长沙六区三县市(见图3-5)共计9个行政区域中,三县市的供应量一直是大于六区的。这其中又以浏阳市的供应占比最高,虽然其在2017年的供应量大幅下滑,但是仍是近两年的里唯一一个供应总面积超过800万平米的地区。


  2017年末,宁乡县正式撤县设市,这也是2017年宁乡土地供应同比增长51%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市内六区中,望城和岳麓是土地供应的重点区域。2017年望城区供应量最大,总计232万平米,同比基本持平,占六区总量的41%;其次是岳麓区,总计供应土地229万平米,同比上升16%,占六区总量的40%。


  内六区供应情况


  市内六区中,芙蓉区作为一个老行政区,开发完成度高,因此相对土地供应较为匮乏,少有新地块推出(见图3-6)。


  与此相反的则是岳麓区和望城区,它们不仅面积广大,而且有多个开发新区正在建设中。作为长沙向西北、西、西南三个方向拓展的主要“战区”,这两个地方可供开发的土地存量非常大。


  近两年,望城区和岳麓区供应的建筑总面积都高达900万平米左右。其中2017年,望城区供应了40宗土地,建筑总面积414万平米;岳麓区供应了38宗土地,建筑总面积530平米。


  与2017年相比,2016年的内六区土地供应更为平稳,除了12月,其他时段里的土地供应量,基本在40-60万平/月这个区间中波动(见图3-7)。 


  而进入2017年后,内六区土地供应在4月和8月出现了两次“跳水”。4月的土地供应量仅为7万平米,环比下滑77%;8月则仅10万平米,环比下滑80%。


  在这两个时间点之后,土地供应不约而同的出现了一波 “井喷”。这两次的起伏都与楼市限购有直接关系,是楼市调控新政的结果。


  与全市相比,2017年内六区的土地供应中(见图3-8),工业土地的占比更大,达到了55%,上升了4个百分点。住宅土地的占比增长了近一倍,但商住类则减少了11%,这主要是因为三县市中推出的纯住宅非常少,商住土地承担着开发普通住宅的重任。


  同比2016年,内六区的商业土地、商住土地供应占比都在下滑,特别是商业土地占比减少了17%。内六区商业地产难以开发,这个问题已积病多年。住宅土地上升了5%,这得益于在政府为了配合楼市限购调控,推出了多宗“限价地”,这些地基本都是住宅用地。


  望城区和岳麓区的供应占比都超过了40%,这与区域广阔、可供开发量大是分不开的。同时,这两个区域里,都有开发新区正在建设,是目前长沙向外拓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见图3-9)。


  河东作为老城区,不是无土地可供开发,比如芙蓉区;就是区域目前并非城市发展的主要发现,比如开福区。


  商住等三类用地供应


  2017年内六区及长沙县的住宅土地供应为104万平米,同比增加63%;商住土地185万平米,同比增加8%;商业土地62万平米,减少61%(见图3-10)。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住宅土地供应主要来自内六区及长沙县,2016年占8成,2017年占9成。


  Part 2   2017长沙土地成交


  全市成交


  除了2017年外,近五年以来,成交楼面价基本是与土地成交面积(不含“其他土地”)的增减相一致的,而土地成交的升降又取决于土地供应规模。


  因此,2013年与2014年这两个供应高峰的年份,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成交高峰,成交楼面价也是最高点。


  2017年的土地成交虽然下滑了7%,但成交楼面价反而上升了39%。这主要是因为内六区及长沙县受到限购新政及“限价地”的影响,致使部分大开发商开始转向三县市。年末时,三县市就有多宗土地拍出了当地的最高价(见图3-11)。


  由于全市的土地供应中,工业是占比在50-60%,所以成交面积也相应的占比大。因此,在剔除工业土地的影响后,成交楼面价上升明显(见图3-12)。


  近5年以来,成交楼面价的升降与成交面积(不含“其他土地”)是同步的。成交面积的“跳水”往往会引发成交楼面价的“断崖”,比如2014年——2015年这一时间。


  而2017年却比较特殊。在成交面积仅增加了6%的情况下,楼面价却上升了40%。这是限购新政、“限价地”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与土地供应一样,2017年的全市土地成交数量与面积也以“4月”和“8月”为节点,被分为了三个阶段,多次起伏(见图3-13)。


  2月到6月这段时间里,土地成交宗数相对较为固定,而成交面积从2月的111万平米下滑至于4月的最低位48万平米,然后在6月回升至上半年的最高点170万平米。


  受限购调控政策的影响,进入下半年后,全市土地“跳水”到全年的第二低位49万平米。然后逐月回升,直到10月,成交迎来第二波高峰,月成交182万平米。值得一提的是8月、9月、10月的成交都在百万平米以上。


  进入年末,在11月小幅调整了一波后,12月成交“井喷”至全年的最高点,月成交323万平米。


  内六区成交


  内六区的土地成交面积约占全市的35-50%。即便是成交最低的2015年,仍占比32%(见图3-14)。


  在经历了2014年、2015年的“断崖”后,近两年成交趋于稳定,每年成交都在550万平米上下。


  2017年内六区土地成交最高的是12月的122万平米;其次是10月的93万平米;第三是6月的69万平米(见图3-15)。


  8月的零成交是因为8月供应为零。当时为了平抑房价,最大限度的调控楼市,政府展开了土拍新机制的研讨。为了配合新机制的执行,8月暂停了土地供应。


  内六区土地溢价


  2017年底价成交的住宅,一共有6宗,其中三宗恒大摘得。这三宗土地除了用于开发房产外,还承担着建设大王山旅游度假区的功能(见图3-16)。


  2宗溢价50%的土地是首批“限房价竞地价”的限价地,它们采取的是地价熔断、摇号竞得的方式,这两宗土地都有多家开发商参与竞拍,最终分别金科与金地分摇得。


  3宗溢价超过100%的土地中,最高的达到168%,由龙湖竞得;其他两宗均由碧桂园竞得。


  2017年溢价率在10%的土地同比减少了5宗。2017年的这8宗土地全部都是底价成交,其中建筑面积在15万平米以上的4宗,分别由恒大和正荣摘得。其中三宗是大王山旅游度假区的土地,定向成交给恒大(见图3-17)。


  长沙楼市里商业地产一直难以开发运营,因此商业土地的成交在近几年一直在下滑。特别是2017年,由于房地产限购,住宅、商住土地供应少,每宗住宅、商住用地往往都会引来数个开发商争夺,开发商的拿地精力都花费在这两类土地上。此消彼长,商业土地自然少有人问津(见图3-18)。


  2017年成交的各类土地中,住宅土地和工业土地是仍在增长的,同比增幅分别为62%、47%(见图3-19)。


  商住土地、商业土地及其他土地分别减少了34%、84%、27%。


  值得一提的是在27万平米的其他土地中,有2宗土地是梅溪湖片区医院建设用地。


  2017年内六区的住宅土地成交楼面价同比下降了21% 。这是因为住宅成交土地中,有2宗是“限房价竞地价”、 6宗是底价成交,它们的楼面价都不高(见图3-20)。


  相反,商住土地的成交楼面价则出现了飙升,增幅高达125%。


  这其中的原因除了2016年商住土地的成交楼面价偏低以外,最主要是在“限房价竞地价”土地推出前,长沙商住土地采取的是“价高者得”的竞价方式。在上半年成交的9宗土地中,就有4宗的成交楼面价达到了5500元/平以上,最高的甚至达到了8153元/平。


  而到了年末又有2宗商住土地的成交楼面价在6000元/平以上。


  此外,成交楼面价在4000-4800元/平这个区间的的土地也有4宗。


  内六区成交结构


  2017年内六区成交土地中,工业土地占比最大,达到57%;其次是商住土地,占比19%;第三是住宅土地,占比15%(见图3-21)。


  2017年内六区成交土地中,河西的望城区和岳麓区的占比都达到了42%。而河东的四个区占比都在10%以下(见图3-22)。


  土地成交排行榜


  Part 3    土地市场总结


  市内六区及长沙县的楼市在2017进入了全面调控阶段,这种调控不仅限于加快房屋开发、提高购房门槛、设定房屋价格等方面,土地也被纳入了调控体系中。政府推出“限房价竞地价”土地平抑房价,执行“熔断+摇号”的土拍新政防止地王,这一系列措施在长沙尚属首次。


  2017年的土地市场也因为这些调控新政,被明显的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3月。这个阶段的土地市场延续着2016年的火热气氛,众多开发商都加入到了商住和住宅土地的争夺中。成交楼面价从5600元/平飙升到8500元/平,楼面溢价一度高达176%。


  就在众多开发商拿地热情空前高涨之时,“318限购令”发布,市内六区进入了全面的限购阶段,土地市场由此进入了观望期。


  由于长沙的限购调控初期仅针对销售市场,因此作为上游的土地市场在经过了1个多月修整后,开始从4月的年度波谷逐月恢复。开发商拿地的热情也没有受到影响,甚至更高。这种情绪,在6月通过滨江18号地的土拍展现了出来。


  18号土地作为一宗商住比8:2的土地,经过150轮激烈竞争,由碧桂园摘得。最终溢价率高达150%,楼面价高达8141元/平。在18号土拍结束后,业内外都在猜测与它规划指标一样,商住比2:8的“孪生地”19号将会拍出什么价时,政府一纸通知紧急中止了19号的拍卖,直到目前仍未重新挂牌。


  也是以此次土拍为节点,长沙的土地市场迎来了第二次转折。


  8月,政府推出《长沙市住宅用地“限房价、竞地价”试点操作规则(试行)》新政,土拍从此进入了“熔断+摇号”的新时期。土地市场从此被纳入了长沙的“限购”调控系统中。


  政府也在9-12月推出配套的3宗“限房价竞地价”土地及多宗“限价地”,这些土地既有热门板块的,比如梅溪湖;也有城东的优质地块。这些土地有效的起到了平抑房价的作用,作为购房者是非常受益的。


  对开发商而言,今后长沙的土地市场将进入薄利的时代。